搜索
 
通达卓识 博学雅养------“通识大讲堂(第二期)”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精彩呈现
 
 


[新闻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22]
 
 

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和文学素养,“通识大讲堂(第二期)”第十一讲和第十二讲“民法典中的公民权益”“济慈《秋颂》赏析”于近日分别在马场道逸夫楼W205和滨海校区主楼BM608举行。

“民法典中的公民权益”的主讲人------国际关系学院焦洪宝副教授,从我国民法典对民事主体和民事权利的规定出发,分析了公民在当代法治中国背景下所享有的人格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兴权益。讲座充分结合日常生活,融入我国传统的法治文化和域外的法治理念,讨论了多个与公民权益保护相关的司法实践案例。讲座使同学们对民法典中有关公民权益的内容、权利行使的原则与边界、权利的保护等法律规定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法治意识。主讲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济慈《秋颂》赏析”主讲人------英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刘立平,从《秋颂》丰富的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出发,深入阐释了济慈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美学内涵,通过分析诗中的动词、音韵和意象,讲述了济慈一方面描写了温暖丰硕的秋天,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丰收后荒凉的大地”,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春夏秋冬、悲伤与快乐是生命之常态,从丰收到荒凉恰恰就展现了生命的高低起伏、循环往复以及生生不息。他阐释了济慈在诗歌中寻求美与真的追求,并鼓励同学们拥有审美的“慧眼”和发现生活中美的“慧心”,来发现和体会世间万物中的真、善、美,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具有诗情画意。

“通识大讲堂(第二期)”是我校通识课程体系持续将提升学生的通识知识和通识素养作为育人目标之一的具体举措。系列讲座活动将持续开展,为培养博学多识、情趣高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敬请期待!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王济军)



 
 

 

  

 
Copyright @ 2000-2023 天津外国语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