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校友故事】许思骞:尝试中热爱 探索中前行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天外学生记者团   发布时间:2023-08-13]
 
 


成为记者的第一年,许思骞被派到西藏,用中文进行采写报道,期间参与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巅峰使命 珠峰科考》《大美边疆行》《走进县城看发展》《看见锦绣山河》等特别节目的制作。

成为记者的第二年,许思骞回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乌克兰语部,以乌克兰语开始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通过轻量化的传播作品,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从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乌克兰语专业毕业,入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许思骞不断尝试、不停探索,步步前行,在乌克兰语和中文的交织中不断成长为一名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工作者。

许思骞

2017级乌克兰语专业校友

现就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拉中心乌克兰语部

“阴差阳错”促成的奇妙缘分

从俄语到乌克兰语,再到新闻行业,许思骞每次迈向人生新阶段的关键一步,总是有些“阴差阳错”。初升高时因未达分数线,被调剂到小语种方向,学习了三年俄语;高考后偶然看到乌克兰语专业提前批的报考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却成功获得天外录取通知书;大四经学院老师推荐,同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投递简历,历经笔试面试层层考验进入总台,开启记者的全新身份。“年轻让我勇于尝试一切。”谈起每一次“阴差阳错”后对新事物的心态,许思骞真诚地说道:“虽然会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但我相信只要想去尝试、去学习,最终一定会有惊喜和收获的。”

回忆起大学四年投入精力最多的事情,许思骞提到了口语锻炼。乌克兰语专业大一大二时主要学习俄语,而高中时刷题式的书面学习让许思骞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拥有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他开始创造一切机会和学校留学生沟通交流,有时是他说俄语,留学生说中文;有时两个人都说俄语,出现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许思骞看来,交流是提高口语能力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在口语交流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一步步提升自己。大三时,许思骞选择出国留学,在当地的语言环境中深入实践,这为他的专业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日后成功入职央视总台埋下了伏笔。现在看来,每一个“阴差阳错”的选择,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最好的安排。

好心态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考研还是就业,许思骞从未纠结,初入大学校园他就坚定了直接就业的想法。“我认为早一点去锻炼自己更重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既然方向明确,大学四年许思骞更多的是锚定目标按部就班,在专业技能上下狠功夫,不断把自己锻造成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秋招时,许思骞广投简历,最终收获了三份offer。相比另外两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跨专业的央视记者有着更多的挑战。应聘过程一路过关斩将:笔试从接到通知到考试的间隔时间很短,涉猎了英语、数学、政治、新闻多个领域,许思骞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笔试做准备,同时零基础开始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第三轮面试以问答形式进行,分别以乌克兰语和中文作答。许思骞坦言,自己唯一的准备就是去练习乌克兰语,以确保回答问题时的流利度,对于面试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他并未提前做太多预设,更多的是临场发挥。许思骞出色的临场发挥能力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更得益于自身的好心态。“保持一个好心态是最重要的。”他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会做最大的努力,同时预想最坏的结果,这样在面试时就能放平心态,轻松应对。此外,是将自己与面试官放于平等位置上,坦然回答每一个问题,以最好的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好心态是许思骞成功的第一秘诀,这让他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进入央视的唯一名额。

记者的探索之旅

------派驻西藏的一年

进入央视后,需要先去全国的地方记者站锻炼学习一年,许思骞被随机分配到了西藏。

初到西藏,许思骞就面临着语言不通和高原反应的双重考验,除此之外,因为新闻工作经验的空白,他遇到了很多未曾想象的困难:每接触一个新的事物都需要去反复了解学习;初稿审核完后的返稿经常是一篇全新的稿件。从新闻工作的“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许思骞慢慢摸索,认真将自己的初稿和返稿进行对比,复盘思考,在前辈的修改中学习如何提炼新闻要点,将新闻精炼化。“保持好的心态,更要有好学的态度,多听取同事和前辈的建议,一点点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许思骞参与《巅峰使命 珠峰科考》特别节目

这一年,他通过很多节目的制作,走进基层、走进县城,记录下西藏的美景,了解西藏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体验西藏非遗,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完成了5200米珠峰大本营上的第一场大屏连线直播……工作中,许思骞感受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紧迫性,因此他要做好随时随地直击现场的准备,更要反复确认细节,确保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许思骞每天关注西藏各地市疫情防控平台信息,和各地市宣传部、卫健委取得联系,现场完成了解信息、写新闻报道以及后续修改的全过程。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凌晨仍在工作早已是寻常事,但对于许思骞来说,他在这其中找寻到了新闻工作者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开始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肩负使命 笃定前行

回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拉中心乌克兰语部,许思骞开始了以乌克兰语为主的对外传播新媒体工作,工作语言从中文转变为乌克兰语,工作方式从团体转变为个人,新闻形式从正式转变为轻量化。从策划、拍摄到后期的所有工作,都由许思骞一人完成,这对他的工作能力来说是极大考验和锻炼。第一个视频的拍摄,许思骞坦言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准备,特别是着重练习了自己的乌克兰语。尽管第一份作品仍有些稚嫩,但在慢慢的学习锻炼中,许思骞现在能做出更加轻量化的传播作品,将乌克兰语与新媒体相融合,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接下来,他希望可以多去做一些乌克兰语相关的内容,让更多的乌克兰朋友了解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许思骞和乌克兰外籍拍摄《中乌两国节日对比》节目

许思骞录制《中国五分钟》节目

身为语言专业的学生,跨专业到传媒行业工作,许思骞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外语的学习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对于同样对传媒领域感兴趣的语言专业的同学,许思骞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多听、多看新闻,多去了解中国和世界发生的时事,增强自己对于新闻的感知力;另一方面则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保持好的心态和好的学习状态,以更大的底气迎接未知领域的每一个挑战。

(学生记者/王浩颖 编辑/耿澍唯 秦朗 内容审核/陈占权 暴士蕊 窦文彤)



 
 

 

  

 
Copyright @ 2000-2023 天津外国语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